今年3月14日,是爱因斯坦诞辰120周年。
世人对这位举世闻名的科学巨匠的名字不会陌生,但是,他年轻时曾为求职而苦恼和奔波的经历,也许鲜为人知。
1900年,爱因斯坦从瑞士联邦工业大学毕业。他一封又一封地向外发出求职信,渴望谋求一个大学助教的职位。然而,他却一次又一次地失望。最后,他甚至不挑不拣了,随便干什么都行,只要能维持生活,可是,依然到处碰壁。
在几乎绝望的时候,老同学马塞尔·格罗斯曼给爱因斯坦带来了好消息。马塞尔的父亲认识伯尔尼专利局的人,愿意推荐爱因斯坦担任一个即将设立的新专利审查员的职务。
喜出望外的爱因斯坦匆匆赶往伯尔尼。在那里,他一边打零工,当家庭教师,一边等信儿。
过了好长一段时间,爱因斯坦才得以在专利局上班。
新专利局审查并非爱因斯坦理想的工作,但是,为了生存,他接受了这个现实。爱因斯坦每天快捷地处理完手头的事情,还能省出大量空余时间,用来思考自己钟情的物理问题。他分秒必争,如饥似渴,不时地在废纸片上涂写着各种复杂的物理公式。当上司走过来时,爱因斯坦立刻机敏地装着在做那些早已干完的工作。上司满意地微笑着走开,他又忘我地遨游于神秘的物理王国。
1905年,爱因斯坦在德国物理学年鉴上发表了5篇论文。其中3篇每篇都是划时代的科学成就。关于光电效应的论文使爱因斯坦在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,“论动体的电动力学”则提出了相对论力学,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。
谁能想到,这些辉煌的成果竟出自伯尔尼专利局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办事员之手。
直到1908年10月,爱因斯坦才终于在母校瑞士联邦工业大学得到一个编外讲教的职位,次年,成为副教授。
直到这时,爱因斯坦在求职的道路上终算有了理想的归宿。有了一个“正规”的名份。
1912年,爱因斯坦被聘为教授。一年后,他担任了新成立的威廉皇帝物理所所长和柏林大学教授。
爱因斯坦走过的是一条艰难而曲折的求职之路。
他的经历对今天的求职者应该有所启发。
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找一份理想的工作,并且能“一举成功”、“一步到位”,而非“一波三折”、“南辕北辙”。但是,现实很难尽如人意。求职时,可能会受尽周折,好容易找到一家肯“收留”的单位,而提供的职位,却“专业不对口”,或者不合你心意,还有可能在工作条件、工作环境方面有诸多令你不满意的地方。所有这些都是可能发生的。当你遇到这些状况时,怎么办?是灰心丧气,还是自强不息?是听天由命,还是勇往直前。
路在脚下。
你的命运就在你自己手中。
求职时有弯路,岂能因此歇步。只要奋勇向前,光明必然永驻。